# 设计规范

组件在设计时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。组件过度抽象会导致使用复杂度特别高,而抽象程度不够又会导致组件复用性特别差。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产出的组件不合格,从而被少用甚至弃用。因此,开发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功能场景进行合理权衡,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。

# 组件颗粒度

在设计和封装组件时,应该按照组件的功能和复用性来确定组件的粒度,使其具有高内聚、低耦合的特点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组件颗粒度划分规范:

  • 原子级组件:这是最小的组件单元,通常只包含一个简单的功能,例如按钮、输入框、图标等。原子级组件应该具有通用性,能够被其他组件重用。
  • 分子级组件:分子级组件是由多个原子级组件组合而成,通常用于实现一些基础的功能模块,例如表单、导航栏、列表等。
  • 组合型组件:组合型组件是由多个分子级组件或者原子级组件组合而成,通常实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功能模块,例如日历、地图等。
  • 页面级组件:页面级组件通常是由多个组合型组件或分子级组件组合而成,用于构建具有独立功能的页面或模块。页面级组件具有高度的复用性和扩展性。

在实际开发中,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组件的颗粒度。

# 研发设计规范

组件设计规范是指为了保证前端应用的一致性、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,制定的一系列设计规范和标准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组件设计规范:

  • 单一职责原则:每个组件应该只负责一个明确的功能,不要试图把多个不同的功能混在一起。
  • 可重用性:组件应该尽可能地通用和可复用,不应该和具体的业务逻辑耦合。
  • 易于维护:组件应该易于维护,命名要有意义,代码结构要清晰,注释要详细。
  • 可测试性:组件应该易于测试,测试用例应该覆盖组件的各种情况,例如异常情况、边界情况等。
  • 样式规范:组件的样式应该遵循一致的规范,使用相同的颜色、字体、间距等,避免出现样式混乱的情况。
  • 数据流规范:组件之间的数据流应该明确,不要出现数据混乱或冲突的情况。
  • 生命周期规范:组件的生命周期应该明确,确保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执行正确的逻辑。
  • 错误处理规范:组件应该能够处理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,例如网络错误、数据格式错误等,给用户提供友好的提示和处理方式。
  • 可访问性规范:组件应该能够满足无障碍访问的要求,例如支持键盘操作、屏幕阅读器等。

以上规范可以帮助前端开发团队保持一致的开发风格,提高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,同时也可以减少开发时间和成本。